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ckpioneer.bbs.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3-12-30 13:22:34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GETpoint (擲雷爆卦)
標題 [新聞] 數據洪流致美國安局難以招架
時間 Mon Dec 30 12:14:24 2013


1.媒體來源:
請寫出完整媒體來源!例如中國時報、TVBS等,沒寫者一率刪除。
華爾街日報

2.完整新聞標題/內文:
 a.(該新聞是否超過三天?搜尋一下有沒有OP?)
 b.(社論特稿都不能貼!違者劣退,貼廣告會被劣喔!)
2013年 12月 27日 11:36
數據洪流致美國安局難以招架

http://cn.wsj.com/photo/BN-AW940_1225bi_G_20131225223028.jpg
[圖]
 
Jonathan Hanson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賓尼,美國國家安全局計算機代碼創建者,現已退休。

今年9月在瑞士洛桑,面對擔心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知道太多的
聽眾,曾為該局創建計算機代碼、用於監視全世界網絡訪問情況的賓尼(William Binney)
傳遞出了一條不同尋常的信息。


他說,國安局知道得太多了,以致它無法理解其掌握的情況。

賓尼在洛桑一個有關隱私的會議上說,他們正在做的事情是通過獲取所有這些數據,讓自
己無法正常運行。

賓尼說,該機構被淹沒在無用的數據中,這損害了它進行合法監控的能力。分析師們陷於
數量極大的信息中,無法有效地開展工作,同時巨大的數據儲存量也是導致濫用的難以抵
制的誘惑。賓尼在國安局任職超過30年,晉升到了相當於將軍的文職職銜,後來於2001年
退休。


賓尼的警告所引發的關注遠遠不及國安局承包商前雇員斯諾登(Edward Snowden)泄密事件
導致的法律問題。斯諾登透露了國安局在世界各地收集大量信息的行動。他披露的信息導
致國安局激進的策略重新受到檢驗。


但美國國安局需要更多的空間來存儲其收集的所有數據──新的電話記錄、有關資金轉移
的數據以及其他信息不斷湧入。據外部專家透露,猶他州在建的一個新存儲中心最終的存
儲能力將超過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所有印刷材料內容的10萬倍。


斯諾登泄露的一些文件詳細記載了國安局內部對於被信息淹沒的擔憂。2012年關於國安局
跟蹤外國手機位置行動的一個內部說明文件上說,相關行動超過了國安局吸收、處理和存
儲數據的能力。


另一份文件顯示,2013年3月,一些國安局分析人員申請減少通過一個名為“強勁”
(Muscular)的項目收集的數據,原因是其中包含的情報價值相對較小,如此大規模地進行
收集並不合理。

為了回應有關賓尼說法的問題,一位國安局發言人說:該局並不是什麼信息都收集,但我
們確實需要工具去收集有關想要損害美國及其盟友的外國敵對勢力的情報。

她還說,現有的監控項目得到了政府所有三大部門的批準,而且每個部門在監督方面都發
揮著作用。

斯諾登在通過律師發布的聲明中說,要是你每天早上的工作都是從瀏覽70億無辜者浩如煙
海的信息開始,那你肯定會錯過一些東西。他還說,我們是在用不需要的數據蒙蔽人們。

本月早些時候美國一個總統顧問小組曾建議,國安局應停止對所有美國人電話記錄的大量
收集。顧問小組的結論是,美國聯邦政府可通過質詢電話公司來達到同樣的目的。

此外,顧問小組還建議研發可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整理數據的“智能軟件”,而不是依靠
當前這套系統。當前系統的處理方式是,收集來大量數據,將其復制到數據存儲系統中,
然後進行分揀整理。美國政府官員目前正在審查這份報告。


另外一個專家組預計明年會發布研究結果,美國議員也提出了幾份將改變國安局信息收集
和使用方式的議案。

70歲的賓尼說,顧問小組極具“官僚風格”的報告讓他覺得十分乏味,但如果因為這個爭
議採用了“智能軟件”策略,並設立一個可完整訪問美國國安局和聯邦調查局(FBI)信息
庫的技術監督機構,那這份報告就是有意義的。


賓尼依靠政府養老金生活,偶爾也會露面,講講他在國安局的工作。

國安局辯稱,聲勢浩大的監控項目是反恐戰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據賓尼和幾位同事說,擁
有太多的數據可能有損這些努力。上世紀90年代末,這些人在國安局的內部爭鬥中失利,
未能構建保護隱私的互聯網監控工具,此後便提出了對這個問題的擔憂。


當時國安局正在轉型,它原來監控的多為模擬信號,比如無線電和衛星傳輸信號,轉型後
將成為新興數字世界的高效“偵探”。

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House Intelligence Committee)工作人員、受命監督國安局的羅
克(Diane Roark)說,1997年她在馬裡蘭州米德堡國安局總部的會議上獲悉“他們的處境
有多遭”,心裡感到非常不安。


她在國安局一個不起眼的部門看到了一線希望,這個部門名為“希金特自動研究中心”
(Sigint Automation Research Center)。1965年,賓尼和一批年輕的數學家一道加入了
國安局,這些人被雇來應對日益數學化的密碼和編碼世界。當時,他與研究中心的負責人
一起創建了一種監控互聯網流量的創新性做法。


該研究中心的負責人盧米斯(Ed Loomis)回憶說:我們的做法是專注於已知的恐怖組織,
這些組織絕大多數都在海外;不過,我們也對他們與美國境內的任何人所進行的任何通訊
感興趣。


這種做法在法律上很棘手,因為只有美國聯邦調查局才可以在美國境內收集這類信息,而
且通常必須向法官証明有充分的理由實施監控活動。

盧米斯擔心,這些規定的限制性過強,可能有礙國安局抓捕恐怖分子的能力。所以,賓尼
和盧米斯構建了一個可從互聯網上過濾數據的系統,拋開有關美國公民的內容,專注於剩
下的元數據,也就是互聯網通訊中的“發至”和“發自”的信息。他們將這個計劃稱為“
細線”(ThinThread)。


為了讓數據收集工作易於管理,賓尼和盧米斯的設計是,讓“細線”在一個疑似壞人的兩
個躍點之間收集數據。這意味著該系統一旦建立起來,便會自動標記出那些與“臟號碼”
聯絡的人,或可能的恐怖分子和聯系了恐怖分子的那些人的記錄。


賓尼和盧米斯還認為,“細線”的權力應該受到限制以保護美國人的隱私。賓尼設計了一
個給所有美國元數據加密的辦法,且依據他們的方案,國安局的分析師只有在得到外國情
報監視法庭(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Court)授權的逮捕令的允許下,才能
對加密信息進行破譯。該法庭負責監督影響美國居民的國安局活動。


“細線”系統從未真正付諸實施過。國安局的律師拒絕放寬對美國人通訊錄音的禁令。
2011年退休的國安局高級官員喬治(Dickie George)說,當時的共識是,賓尼是好意,但
技術還不成熟。


賓尼和盧米斯說,“細線”本可以實現其設計初衷。但盧米斯被告知關閉這個項目。他得
到的消息是,國安局會出資打造一個代號為“開拓者”(Trailblazer)的監控項目,設計
方為外部承包商。


這個決定讓賓尼、盧米斯和國安局的另一名雇員維貝(Kirk Wiebe)十分沮喪,他們宣布在
2001年10月31日退休。

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襲擊促使賓尼重新思考了他的退休計劃,但在得知國安局打算使用
他的元數據分析技術來追捕恐怖分子的消息後,賓尼還是按原計劃退休了。這兩者之間有
很大的不同。賓尼說,旨在保護美國人不受非法侵擾的隱私保護方案再也沒有進入籌劃階
段。


2002年,這三位退休的國安局雇員和羅克要求美國國防部總監察長就當初停止“細線”並
資助“開拓者”的決定是否妥善進行調查。

“開拓者”的數據過濾系統也從來沒有建造過。相反,國安局官員曾為一系列無証竊聽電
話和監控網絡內容的項目秘密尋求並贏得了支持。此外,這些官員還獲得類似的準許,可
以從幾乎所有美國人的電話和浩瀚的網絡流量中收集和分析元數據。


賓尼安然退休。但國安局的監控行動開始吸引更多的注意。

2006年,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 Inc.)技術人員克萊恩(Mark Klein)泄露了一些文件,
其中顯示該公司正與國安局合作搜索互聯網,所用的技術與賓尼和盧米斯創建的系統相似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和《巴爾的摩太陽報》(Baltimore Sun)刊登了有關國
安局“細線”等監控行動的文章後,外界對國安局的抨擊越來越多。


美國前總統布什(George W. Bush)曾一度關閉未獲得授權的竊聽項目,但後來國會通過一
部新法,讓這個項目的一些部分合法化。與此同時,元數據分析項目仍在暗中繼續。

政府文件顯示,聯邦官員懷疑三位退休國安局員工和前眾議院工作人員羅克與情報泄露有
關。聯邦調查局特工對這四人進行了突然襲擊,賓尼說,特工們在他洗澡的時候拔槍對著
他。記者無法聯絡一位美國司法部官員就此案置評。


賓尼、盧米斯、維貝和羅克並未被指控存在任何不法行為,但聯邦調查局不久就調查了支
持“細線”的國安局官員德雷克(Thomas Drake)。2010年,檢方指控他“故意保留”機密
文件的行為違反了《反間諜法》(Espionage Act)。德雷克承認了一項超出授權使用政府
電腦的罪名。德雷克說,政府官員想將他作為反面教材,將國家安全的利害關系直接推到
我身上,然後將我推到大眾視線之下,以此懲罰我反映了他們自己的不正當行為以及濫用
職權。


德雷克遭遇的突然襲擊和起訴激怒了賓尼。他決定將自己的擔憂公諸於眾。2012年4月,
他在紐約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一個名為“監控座
談會”(Surveillance Teach-in)的活動上發表演講。


賓尼身穿短袖帶領襯衫和牛仔褲,在一群活動人士中就像是一位慈祥親切的教授,一些活
動人士戴著掩蓋身份的口罩。賓尼說:我關注的是外國的威脅,但不幸的是,在911事件
後,他們將我的解決方案拿去,在國內實施,針對這個國家的所有人。


賓尼的說法很難証實。就連參與創建“細線”計劃的盧米斯也認為,國安局的律師曾經拒
絕在記錄所有美國通訊信息的禁令問題上讓步,這些人不可能在他離開國安局之後批準更
激進的監控計劃。


他說,我跟這些人進行了諸多鬥爭,我不能相信他們對相關法律的態度會有180度的轉變


2012年4月,電影制片人波伊特拉斯(Laura Poitras)在網上發布了一個有關賓尼的八分鐘
記錄片。她稱賓尼為揭發者。波伊特拉斯說,斯諾登看到了這個視頻,並與她聯系,提供
了大量秘密文件。


斯諾登泄露的一些文件支持了賓尼的說法。例如,有文件詳細記錄了國安局的兩項秘密元
數據監控計劃:大量收集通話記錄以及互聯網訪問量分析計劃。國安局尚未反駁這些文件


奧巴馬政府說,上述互聯網計劃已經於2011年停止,大量收集通話記錄的計劃仍在進行。

國安局副局長英格利斯(John C. Inglis)今年7月對國會議員說,該局獲得了法院批準,
可以對大量通話記錄進行無授權的“第三躍點”檢索。對某個嫌疑恐怖分子的“第三躍點
”分析可能讓國安局篩選至少100萬人的通話記錄。


賓尼說,他建議國安局官員永遠不要超過兩個躍點。他敦促國會議員和一個監督委員會將
數據收集限制在兩個躍點,並建立一個技術審查小組以核實國安局有關其數據收集和使用
的說法。


總統顧問小組建立徹底結束大量收集通話元數據。該小組還說,取代這種做法的應當是由
電話公司儲存這些記錄,並只在有法庭命令的情況下才交出相關記錄。

Julia Angwin

3.新聞連結:

http://cn.wsj.com/big5/20131227/bus114004.asp
數據洪流致美國安局難以招架-華爾街日報
曾為美國國安局創建計算機代碼&#12289用於調查全世界網絡訪問情況的賓尼說,國安局被淹沒在無用的數據中,這損害了它進行合法監控的能力。 ...
 

4.備註:

發廢文乃是每個ID與生俱來的天賦ID權

                                        既神聖且不可侵犯



--
請問本篇廢文之戰力近似於下列何者水平?
http://youtu.be/5UHIpMGffRo     素還真V.S.長心
http://youtu.be/6IJJ9RgUbe4     帝如來V.S.一頁書&擎海潮
http://youtu.be/CL2BDJwkTVM     吞佛童子V.S.劍雪無名
http://youtu.be/cTVhPIq4pOI     亂世狂刀動武林
這題有點難,我給你們一小時的思考時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0.120.20
OmegaWind:賓尼1F 12/30 12:14
VVizZ:白鬍子美國人受不了?2F 12/30 12:15
purpose:國家安全局快把聖誕老人放了3F 12/30 12:15
L0v35:我第一句就看不懂惹 幹嘛不造The Machine4F 12/30 12:16
AMPHIBIA:Person of interest 真實版5F 12/30 12:19
smalltwo:垃圾資料太多6F 12/30 12:24
birdy590:處理大資料當然很難 不然google是怎麼起家的7F 12/30 12:32
ckpioneer: 8F 12/30 13:20

--
※ 看板: Gossiping 文章推薦值: 1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854 
作者 GETpoint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 ̄︶ ̄)b hippo916 說讚!
1樓 時間: 2013-12-31 00:23:36 (台灣)
-1 12-31 00:23 TW
怎麼美國越來越像是共黨國家啊?
Mikko Hypponen: How the NSA betrayed the world's trust -- time to act - YouTube Recent events have highlighted, underlined and bolded the fact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performing blanket surveillance on any foreigner whose data passes t...
以後來自國家、政府的網路攻擊、監聽、監視應該會越來越多,大家自求多福!
Mikko Hypponen: Three types of online attack | Video on TED.com
[圖]
Cybercrime expert Mikko Hypponen talks us through three types of online attack on our privacy and data -- and only two are considered crimes. "Do we blindly trust any future government? Because any right we give away, we give away for good." (Filmed at ...
2樓 時間: 2013-12-31 00:56:29
  12-31 00:56
Garbage In Garbage Out.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