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3-06-30 00:10:50
看板 Gossiping
作者 AboveTheRim (尚未通過身分認證 )
標題 [新聞] 美國重新流行按能力分組教學
時間 Sat Jun 29 14:57:32 2013


1.媒體來源:
http://cn.nytimes.com/education/20130628/c28grouping/zh-hant/

2.完整新聞標題/內文:

美國重新流行按能力分組教學
VIVIAN YEE 2013年06月28日

老師按照學生的能力水平進行分組,將表現優異的學生分在一組,表現差的學生分在另一
組,以前這種現象在美國小學很普遍。而能力分班相對能力分組而言也是大同小異,能力
分班就是根據孩子們能力水平把他們分到不同的班級,這樣的教學方式到20世紀80年代末
至90年代就因為廣受詬病而不再流行了。批評人士認為,這種將貧困生和少數族裔學生分
到差生班的教學方式會使這些學生一直保持弱勢,有失公平。


教育專家們以為這種教學方式已經在抗議聲中消亡了,但是現在能力分組教學又有了捲土
重來的架勢,這讓專家們也大感吃驚。

美國國家教育進展評估(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簡稱NAEP)
新近的一份數據分析報告表明,在受訪的四年級教師中,1998年將學生按閱讀能力進行分
組的教師比例為28%,而到2009年,這一比例飆升至71%。這份由布魯金斯學會(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級分析師湯姆· 洛夫萊斯(Tom Loveless)撰寫的報告顯示,對
四年級數學老師的問卷調查表明,按學生能力分組進行教學的老師比例從1996年的40%上
升到了2011年的61%。


洛夫萊斯說:「分組教學方式曾經可以說是聲名狼藉了。」他在3月份的報告中首次指出
這種教學方式捲土重來的勢頭。洛夫萊斯一直研究有關分組教學方面的爭論,他說:「現
在有的學校只是偷偷地採取這種做法,因此爭議沒那麼大了。」


在能力分組教學方式復興之際,紐約市正在焦頭爛額地應對一些公立學校開設的天才與資
優教育精英班項目。這種天才班的模式是通過測試將一些學生選拔出來進入速成班。

這些天才班項目的受眾人數僅為美國小學生總人數的3%左右,並且由白人和亞裔學生佔據
主導地位。

紐約市現任議會議長克莉絲汀· C· 奎恩(Christine C. Quinn)目前正在競選該市市長,
她提議增加天才班的數量,並且加寬招收標準以增加學生的多樣性。(紐約市的教育部門
反對這項提案,理由是如果使用考試以外的其他招收標準就淡化了天才班的意義。)


採用能力分組教學方式的老師和校長們說,這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教育方法,有助於應對
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成績參差不齊的各類學生。

17年前,當吉爾· 西爾斯(Jill Sears)剛到新罕布殊爾州的一所小學教書時,第一天給二
年級的學生上課,她就發現了學生們良莠不齊。她說,一些學生幾分鐘內就做完了數學題
,而另一些學生絞盡腦汁也只完成了半頁。於是那些反應較快的學生就會覺得無所事事,
進而無事生非,而那些做得最慢的學生則會沮喪泄氣,失去學習興趣繼而放棄學習。


目前在新罕布殊爾州多佛市伍德曼帕克小學(Woodman Park Elementary)擔任四年級教師
的西爾斯女士說:「把教學目標定位在學生們的平均水平,而不考慮其他將近三分之二的
學生的情況。這讓我很難接受。」


因此,她對班裡做了徹底的重新調整。大約10年前,她不再將班上所有的學生放在一起授
課,取而代之的是能力分組教學方式,她對所有學生還是採用同樣的教材,但是針對每個
不同的小組做了不同的教案,布置不同的作業。


她說:「我知道我能去做那樣的改變,這讓我每天放學後都保持平靜的心境。」

儘管包括一些教育專家和民權團體在內的批評者也承認一個班級中學生間存在的巨大差異
對教學工作來說是一項挑戰,但是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期間,他們還是抗議這種能力
分組教學方式,批評者們聲稱,這種做法不可避免地會將學生按照與成績相關的特點進行
分類,比如種族與階層。由於擔心一開始的分組就讓老師對學生的期望固化,狹隘地限制
在某個層面,導致對成績較差的學生投入更少的資源,美國一些州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建
議學校取消這種能力分組教學方式。


珍妮· 奧克斯(Jeannie Oakes)著有頗為流行的《能力分班教學:學校教育如何造成不平
等?》(Keeping Track: How Schools Structure Inequality)一書,批評了能力分組教
學方式。她說:「那些被分到差生組的學生,獲得的機會和資源是最少的,學習氛圍也是
最差的,」奧克斯還說:「目前關於能力分組教學方式已知的和有據可查的風險遠高於它
所能帶來的潛在好處。」


雖然能力分組教學方式是教育學者研究最多的課題之一,但是對於其影響卻鮮有共識。

一些研究表明,能力分組教學將一些學生分到差生組會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另一些研究
則指出,能力分組教學恰恰可以避免這種情況,讓那些資質欠佳的孩子在與同齡孩子的對
比中不會感到自卑。有一些研究說,能力分組教學可以提高所有學生的考試成績;另外還
有一些研究則稱,能力分組教學讓好學生更好,差生更差,甚至還有一些研究說,能力分
組教學根本沒什麼用。


擁護能力分組教學方式的人認為,不這樣分組,老師只能按照學生的平均水平進行授課,
差生和優等生都將無法顧及。他們還認為,優等生在一起會產生「同伴效應」,使其學得
更好。他們說,如果處理得當並且措施靈活,那麼能力分組教學可以使所有學生都受益。
能力分組教學方式重新流行起來的原因尚不清楚。一些專家將這歸因於2001年美國總統簽
署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該法案用法律的形式加強了對
學校的問責標準,要求教師更多關注那些資質平庸的學生,鼓勵老師對跟不上進度的學生
進行小組補習,以幫助那些學生來準備標準化考試。


洛夫萊斯說,科技的發展可能也起到了一定作用,隨着老師在教學中越來越多使用電腦,
這也能夠更方便地讓學生按不同的進度學習。

在採訪中,一些老師表示,現在能力分組教學中的學生成員一直在調整,所以他們覺得能
力分組教學並不存在歧視對待的問題。但是他們也承認,當他們必須制定多個授課計劃以
及密切跟蹤學生們的學習進度時,在針對不同小組制定不同教案方面的確帶來了額外的考
驗。


在紐約市布魯克林區布朗斯維爾156公立學校(Public School 156),學生大多是非洲裔和
西班牙裔,他們中有很多人都住在庇護所里。凱茜· 韋爾(Cathy Vail)教五年級,開學時
,她用字母棒隨機將學生進行了分組。通過六周的觀察以及測試,她重新將學生們分組,
每組七到八名學生。


學生可能因為閱讀能力和數學水平不同被分到不同的小組裡,當他們在小組中取得了進步
或者跟不上同組的其他同學需要額外輔導時,可以換到其他合適的小組。韋爾女士每年會
進行三次閱讀評估,並且在每一個新的數學單元開始前都會進行測試,以確保同一組中的
孩子們學習進度基本相同。她說,比如今年就有一個學生,同時在閱讀能力和數學水平上
提升了兩個小組層次。


對於整個班級來說,不管是討論一個數學定義還是一整本教材,韋爾女士教授課程的內容
是一樣的,但是她給每個小組分配的課業任務是不同的。她每周制定新的詞彙表,四個小
組中所有的學生都要根據指定的單詞來繪製插圖以及寫標題,但是她鼓勵表現最佳的C小
組學生嘗試寫更複雜的句子,最好能在造一個新句時使用兩個新單詞。她還讓C組裡的孩
子們幫助其他小組的同學一起學習。


她說:「在每天放學時,他們都學到了同樣的詞彙,只是在對詞彙的複雜性和細微差別上
認知不同。」

她說,每當把學生們調換到另一個小組時,她總是告訴孩子們這是為了更好地幫助他們學
習,她認為學生們都能積極地看待能力分組問題。

「對於A組的孩子們,必須妥善處理,不能讓他們有自卑感,」在談到表現最平庸的A組時
,她說:「只要A組的孩子沒有感受到任何的自卑壓力,那麼我覺得能力分組教學方式不
存在什麼問題。」


在多佛市伍德曼小學西爾斯老師的班上,每天會對三到四個小組進行滾動授課,一些坐在
地毯上上課,而另一些則聚集在書桌那兒學習。每個新單元開始學習前,她先根據初步評
估結果對26名學生進行分組,用幾天的時間來觀察他們在小組中的表現,然後重新調整分
組,有時候這種調整每天都會進行。


在學習十進制小數的時候,一組學生可能會通過用手擺放積木來學習添加小數點,而另一
組學生可能要自己畫出模型。還有一組學生可能用計算法則來練習添加小數點。最後一組
學生可能會被要求分析一道應用題,將小數點計算運用進去。


「我可以進一步觀察他們的表現,以便及時把他們調整到進度合適的小組,這樣更有利於
他們的學習,」西爾斯女士說,她把這種教學方式叫做動態分組。「哪些學生善於抽象思
維,哪些學生需要通過畫圖來理解,哪些學生喜歡肢體交流,哪些學生喜歡獨立思考?」

她說,她班裡的少數族裔學生基本上都被平均分配到了各個組裡。


伍德曼小學校長帕特里克· 布德(Patrick Boodey)說,非洲裔和西班牙裔的孩子約佔他們
學校總人數的15%,而該校有超過一半的學生享受政府免費午飯或者優惠午餐。社會經濟
因素往往比種族因素更能影響到一個學生的分組,布德說,少數族裔學生分散到各個小組
中,但是許多貧困生則被分到了較差的小組以及補習班。


他還說,學校按閱讀能力將學生進行分組作為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至少已經有十年了,
並且有越來越多的老師在數學教學上也採用相同的方法。學校非常認可這種教學方式,所
以今年暑假西爾斯女士將會被派往緬因州,在那裡對兩個區的老師進行能力分組教學方式
的培訓。


布德先生說:「動態分組教學已經是一項常規的教學方法,以後還將繼續沿用。」

本文最初發表於2013年6月10日。



4.備註:

哎呀
美國打了12年國教(消滅明星高中)一巴掌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4.216.100
l835566:台灣家長會出來該1F 06/29 14:58
maxxV3:鬼島2F 06/29 14:58
urdie:XDDD 結果又回到能力分班3F 06/29 14:58
followwar:鬼島總是慢人十年4F 06/29 14:58
Mahoutsukai:人本:差別待遇! 教長下台!5F 06/29 14:59
NEWOLD:就說台灣現在很像清末了 國立弱對自己沒信心 開始亂改6F 06/29 14:59
waijr:如果老師不夠多 師資不夠精銳就真的只能這樣7F 06/29 14:59
wyvernlee:教改人土:超爽 der 又可以開始推動二次教改惹8F 06/29 14:59
waijr:要像芬蘭一樣 老師要夠多 能力更強才能因材施教9F 06/29 15:00
black205:教改人士: 美國不算先進國家 北歐才是~~~10F 06/29 15:00
hachime 
hachime:孔老頭N年前就知道要因材施教....11F 06/29 15:01
shemale:家長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被分到差的那一邊12F 06/29 15:05
shemale:資優班的家長一定很歡迎分班
l835566:師資真的要夠堅強...14F 06/29 15:06
XDDDDDDDDDD:台灣也要開始學了嗎15F 06/29 15:07
KurakiMaki:希望跟正妹分在同一班,這樣學習才有動力16F 06/29 15:08
Narcissuss:12年國教就是財力分班阿 有錢通通念私立 魯蛇念國立17F 06/29 15:12
whccpl:快學美國阿18F 06/29 15:16
UNOMISAKO:人本:19F 06/29 15:24
StylishTrade:台灣的改革就是推行他國20年前的顯學20F 06/29 15:27
a1e:台灣教改團體大概過幾年說要能力分班了21F 06/29 15:30
HinaTomo:護航者呢?22F 06/29 16:12
cojinyu:呵呵...反觀台灣23F 06/29 16:31
turgnev:搞半天是美國在抄襲我們24F 06/29 16:43
stupidgod08:呃...新聞說的是依照學生理解習慣分組, 不是程度25F 06/29 18:15

--
※ 看板: sayumiQ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91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