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icrose (真誠,人本,良心)
標題 [新聞] 119億歐元創新高!這事有「德」說
時間 Tue Feb 27 17:42:36 2024


1.新聞網址︰ https://www.sohu.com/a/760339513_121119252
119亿欧元创新高!这事有“德”说_德国央行_中国_投资
-大型德企纷纷追加在华投资,体现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也显示出中德经贸的紧密联系,但我们也应注意到“新的投资增量不足”这一情况。 在去年7月德国政府发布的“中国战略”中,德国强调其在一些领域对中国存在“严重的依… ...

 
2.新聞來源︰ 搜狐網
3.完整新聞標題 119億歐元創新高!這事有「德」說
4.完整新聞內容︰

119億歐元創新高!這事有「德」說
2024-02-27 09:34 發布於:山西省
近日,德國經濟研究所在其根據德國央行數據撰寫的一份報告中指出,2023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總額達到119億歐元,比上一年增長4.3%,繼此前兩年的高值後,再創歷史新高。

這個「新高」,並不是「水漲船高」,而是「逆勢上揚」,所以顯得格外亮眼。

這種「逆勢上揚」,一方面體現為,在德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對華投資依然上漲。

2023年,德國經濟由於各種原因出現衰退,對外直接投資總額大幅下降,從2022 年的約1700 億歐元降至2023年的1160 億歐元。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對華投資卻從115億歐元升至119億歐元。這也使得2023年德國對華投資占德國海外投資總額的比重達到10.3%,創下20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把時間線再拉長一些,從2021年的100億歐元到2022年的115億歐元,再到2023年的119億歐元,德國企業過去三年在中國的投資額一直保持穩定狀態,這三年的總額就與前六年(2015年至2020年)相當。

這種「逆勢上揚」,還體現為,在德國政府「去風險」的聲音中,德國企業依然用實際行動對中國市場投出「信任票」。

去年7月,德國聯邦政府通過首個「中國戰略」,將中國定位為「合作夥伴、競爭者和製度性對手」。戰略文件中寫道:「中國對歐洲的依賴在不斷下降,而德國對中國的依賴近年來卻不斷上升。」德國政府表示,德國「不追求對華經濟脫鉤,但迫切需要『去風險』」。

2023年,德國政府頻提對華「去風險」,德企對華投資卻「創新高」,如何看待和理解?

01


報告顯示,去年德國對華投資的增長主要來自德國企業在華利潤的再投資。

大眾、奔馳、寶馬、巴斯夫、西門子等大型德國企業紛紛頂住壓力,爭相繼續增加在華投資。

德國跨國企業西門子公司去年宣布,將投資1.4億歐元用於擴建中國成都的工廠。西門子首席執行官博樂仁多次強調,「中國市場活力很強,並且還會不斷增長,任何企業都不能錯過這個有吸引力的市場」。就在前兩天,西門子還與四川省人民政府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能製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智慧交通和面向未來的數字化人才培養等領域開展全面戰略合作。

德國大型化工企業巴斯夫公司計劃到2030年在華投資高達100億歐元。巴斯夫湛江一體化項目正在建設中,預計2025年順利投產。巴斯夫大中華區董事長兼總裁樓劍鋒直言,「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場,對巴斯夫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廣東湛江,建設中的湛江巴斯夫一體化項目。

此前,中國德國商會發布的《2023/24年度商業信心調查報告》印證了德國企業對未來中國市場的信心。

報告認為,中國消費市場規模龐大、供應鏈基礎設施先進、創新能力日益強大,中國「對德國經濟的意義依然是獨一無二的」。

報告顯示,91%的受訪德國企業表示將繼續紮根中國市場,沒有離開中國的計劃;超過半數的受訪德企計劃未來兩年內增加對華投資。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表示,中國市場的規模、效益等各方面條件,毫無疑問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中國市場長期的吸引力,不會因德國政府出臺一些政策就會改變。

同時,他也指出,2023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總額創新高,還有一層現實因素,俄烏沖突爆發後,德國乃至歐洲的能源成本、用電成本、社會穩定狀況都發生了變化,德企想尋找一個相對安全且成本可控的市場,首選也是中國。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金玲也指出,中德之間相互依賴的經貿關系,德國企業在華的巨大利益聯系,不會被「去風險」的聲音所左右,基本的經濟邏輯不會被政治的喧囂所打斷。德國對華直接投資創新高,也反映出德國目前的「去風險」政策在不同行為體之間的差距,政界喊得聲音比較高,但是企業會根據自身的利潤去判斷。

02

德方提供技術,中方提供生產,是曾經很長一段時間中德合作的模式,然而,伴隨著中國發展越來越快,科技越來越發達,中德合作也在尋找新的平衡點。

中國市場新的比較優勢——技術創新資源正在加速形成,對德企展現出新的強大吸引力。


《2023/24年度商業信心調查報告》中,37%的受訪德企表示,與其他市場相比,中國作為創新市場的吸引力在增強。相應的,德企對華投資也展現出新趨勢。


汽車產業合作一直是中德合作的典範,並且與時俱進,不斷釋放新活力。

當下,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新形勢下,德國車企正在尋求轉型,而中國通過長時間努力,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聚集地和智能汽車產業創新高地,吸引著德國車企在華投資和建設進一步擴大。

作為近年來德國對華投資最大的新能源汽車項目之一,總投資超過300億元的奧迪一汽新能源長春測試中心2023年正式啟用。

寶馬集團也宣布,將於2026年起在沈陽投產純電動新世代車型。同時,與之配套的BMW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全面動工,總投資100億元人民幣。此外,寶馬沈陽研發中心二期擴建項目也正式啟用,進一步強化了寶馬本地化新能源車全流程開發和驗證能力。



△沈陽,華晨寶馬裏達工廠。

今年2月初,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與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新設合營企業案獲得批準,寶馬和奔馳兩家公司聯手布局中國電動汽車市場。

大眾汽車去年表示將向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小鵬汽車投資7億美元,共同開發和生產電動汽車。大眾還將投資約10億歐元,在合肥建立聚焦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的新公司100%TechCo。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認為,中國汽車市場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市場潛力巨大,大眾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不斷提升針對中國市場需求的研發能力。

去年,歐盟對華電動汽車發起所謂的「反補貼」調查,中德電動汽車合作卻「逆勢而上」。

中德汽車產業的合作,是再生動不過的案例——中德雙方的合作,並沒有陷入零和博弈,而是在充分考慮彼此發展階段的同時,以建設性的態度追求合作的最大公約數。

「我國在電動車領域可以向德國資本開放,讓德國企業參與、分享我們的行業優勢。」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分析,中德在過去幾十年的合作中相互成就,由於中國自身的成長,在一些行業和領域,雙方的競爭因素有所上升,但是中方歷來強調的是積極、良性的競爭,雙方要在競爭的同時找到合作的基礎和因素,使雙方都能夠從中受益。

03

大型德企紛紛追加在華投資,體現了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也顯示出中德經貿的緊密聯系,但我們也應註意到「新的投資增量不足」這一情況。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分析,德國資本在中國的投資,還是受到一些來自德國和歐洲方面的政策變化的影響,所以在新的領域去增加投資,缺乏政策方面的確定性和穩定性。

盡管中德關系務實合作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但一段時間以來,「去風險」一詞仍頻頻出現在德媒的報道以及德國的官方文件中。

在去年7月德國政府發布的「中國戰略」中,德國強調其在一些領域對中國存在「嚴重的依賴關系」,並具體提出了德國減少風險和加強多樣化的措施。文件還強調,德國無意阻礙中國的經濟發展,也不尋求與中國經濟脫鉤,但同時德國也急需「去風險」。



△這份「中國戰略」的封面圖是中國圍棋。德國外交部網站介紹稱,圍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棋盤遊戲之一,「與國際象棋不同,圍棋的目的不是將死對方,而是獲得有利的地位並捍衛『自由』」。

「去風險」政策釋放出的負面信號,對中德經貿合作產生了一定影響。有分析人士指出,總的趨勢是,大企業還是看好中國市場,願意投資,如今比較擔心的是德國中小企業,他們的抗風險能力比較差,比較依賴政府的擔保、貸款等,因此這些中小企業如何繼續發力中國市場,值得關註。

其實,中德兩個東西方大國互動過程中,難免有些小插曲。

面對德國的「糾結」,我國的態度一直很明確——中國是德國應對挑戰的合作夥伴,而非對手;中德經貿等各領域務實合作是互惠互利、優勢互補的關系,對雙方都是更大的發展機遇,而非風險。

今年是中德建交52周年,也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系10周年,雙方在數十年的務實合作中,積累了豐富的成功經驗。

著眼當下,我們相信,只要雙方繼續相向而行,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問題,雙邊經貿合作就一定能在健康的軌道上繼續前行。

這兩年,中德兩國高層互訪頻繁,有力推動增強政治互信,深化務實合作。

2022年11月和2023年6月,中德兩國領導人成功互訪。

2023年6月,中德舉行第七輪政府磋商,雙方共有外交、經貿、工業、財金等22個部門的負責人分別舉行了對口磋商。

2023年10月,第三次中德高級別財金對話在德國召開,雙方在財金領域達成了25項合作共識。這次對話,還有一個重要成果,2024年,中國財政部將與德國經濟合作與發展部在北京舉辦中德財政合作對話論壇。

就在前些天,當地時間2月17日,德國總理朔爾茨會見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王毅表示,雙方應排除幹擾,繼續堅持開放和自由貿易,充分發揮經貿合作「壓艙石」作用,為此提供可預期的政策環境。

朔爾茨也表示,德方反對保護主義,反對脫鉤斷鏈,樂見中國發展振興,願為其他國家在德企業提供優質營商環境。

這些都釋放了兩國政府堅定支持中德經貿合作的積極信號,有力提振了兩國企業投資合作的信心。

中德同為製造業大國的代表,一直以來為西方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相處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啟示意義的互動之路。

「去風險」「降依賴」不應該變成「去合作」「降水平」。站在新節點上,中德更應堅持全方位戰略夥伴關系定位,進一步攜手探索互利共贏的合作之道,為中德發展註入更多活力,也為世界註入更多穩定力量。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ID:cctvnewscenter)
監製/李浙 主編/王興棟
撰稿/謝玉潔
部分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5.附註、心得、想法︰

美國在能源上給德國使絆子,中美分食德國製造業,美國的製造業回流環境狗都搖頭,台GG更搖頭

美國看到這數字肯定氣死了。低階跟風資金滾蛋了很好,德國優質資金核心產業來了


--
當心,被擊沉的推文跟班有:
LiXX  FaXX LuckXX DrGXX shiriXX  downtoearXX stanthemXX liweitseXX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52.229.100 (中國)
※ 作者: icrose 2024-02-27 17:42:36
※ 文章代碼(AID): #1btQwF7j (HatePolitics)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709026959.A.1ED.html
※ 編輯: icrose (123.52.229.100 中國), 02/27/2024 17:46:02
phoenixtwo: 德國軍人甚至說 :「中國人滾出去」1F 114.39.70.158 台灣 02/27 17:52
k798976869: 德只會舔中賺人民幣2F 123.110.50.249 台灣 02/27 17:59
dostey 
dostey: 慘!整個陷下去 這幾年還回銷產品至德國3F 223.139.170.82 台灣 02/27 18:17
LI40: https://i.imgur.com/IOC9JEr.jpg
老美:?4F 42.77.190.36 台灣 02/27 18:21
[圖]
Westzone: 可憐喔,從全世界投資變成只有德國投資也能自嗨了,會不會太卑微了點啊哈哈6F 101.10.95.91 台灣 02/27 18:42

--
作者 icrose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