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24-02-09 18:36:18
看板 Military
作者 defenser (☆機械式天秤☆)
標題 [分享] 低調樸實:Nikolay Makarov
時間 Thu Feb  8 22:52:12 2024


Nikolay Fyodorovich Makarov(尼古拉‧費多羅維奇‧馬卡洛夫),

於1914年5月22日出生於俄羅斯梁贊州薩索沃的鄉村,在六個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四。

https://i.imgur.com/lESnZ5W.jpeg  Nikolay Fyodorovich Makarov
[圖]

尼古拉的父親是鐵路工人,家裡經濟不甚寬裕,1918年至1922年的俄國內戰後,

父母親不得不將尼古拉送給祖父母撫養,直到尼古拉13歲才回到父母身邊。

尼古拉在校表現優異,特別是數學成績名列前茅,他也從小展現出對槍械的興趣。

家族流傳尼古拉與兄弟薩沙曾撿到一把被丟棄的損壞手槍,無師自通設法修復手槍後,

迫不及待的裝上子彈、對著庭院裡的廁所試射,尼古拉朝廁所門一開槍,

馬上聽到尖叫聲,隨即父親從廁所裡倉皇逃出──子彈差點擊中他們的父親。

事後父親沒有狠狠修理尼古拉兄弟,只把肇事手槍扔進河裡。

1931年,尼古拉從學校畢業後,跟隨父親腳步進入當地鐵路車輛修理廠工作。

認真工作的尼古拉獲得工廠頒發的獎金,隨即交給父母親處理。

父母親商量過後,決定讓尼古拉用獎金去買一把步槍,條件是得管好他的槍與手。




1936年,尼古拉‧馬卡洛夫報考莫斯科的高等技術學校,離及格成績一步之遙而落榜。

另一間圖拉機械學院錄取了馬卡洛夫,他開始在圖拉學習武器製造所需的正規知識。

1941年,馬卡洛夫正在校外工廠實習時,納粹德國入侵蘇聯,

馬卡洛夫被學校召回、提前授予工程師證照,但還是沒有大學文憑。

他被派到莫斯科附近的札科爾斯克槍械工廠工作,沒多久工廠又被迫後撤。

在基洛夫州維亞茨基波利亞尼的新設工廠裡,馬卡洛夫擔任生產線領班,

他的直屬上司是蘇聯知名武器設計師:Georgy Shpagin(施帕金)。

https://i.imgur.com/W6Fb3I9.png  年輕時的馬卡洛夫
[圖]

https://i.imgur.com/nvIHB9l.png  Georgy Shpagin(施帕金)
[圖]

該工廠負責生產PPD衝鋒槍,但施帕金同時也在研發一款更簡化、更易於生產的衝鋒槍,

https://i.imgur.com/Z4HkhN5.jpg  PPD-40衝鋒槍
[圖]

某天馬卡洛夫去找施帕金詢問生產線的問題,赫然看見設計師上司趴在地上,

在一堆彈簧中左翻右找,不停測量不同彈簧的圈徑、彈力。

馬卡洛夫問施帕金在幹嘛,施帕金回答他正在找尋可以用於新槍設計的彈簧。

馬卡洛夫驚訝的問道:「為什麼你不直接計算所需的彈簧規格,再製造出來就好?」

施帕金也一臉驚訝的看著年輕領班:「我知道可以這樣做,但我算不出來,

你可以幫我這個忙嗎?」

馬卡洛夫很有把握的回答:「把參數條件給我。」

隔天早上,馬卡洛夫將完全符合上司需求的彈簧製造規格書放到施帕金的辦公桌上,

施帕金立刻提拔馬卡洛夫為設計師,讓他協助新槍PPSh-41的設計與製造工作。

https://i.imgur.com/oBeCEVa.png  PPSh-41衝鋒槍
[圖]

施帕金與PPSh-41衝鋒槍對馬卡洛夫造成深刻影響,讓他學習到設計武器的最重要關鍵:

可靠度與生產效率,1943年、馬卡洛夫開始嘗試獨立設計武器,


他提出一款新型衝鋒槍的構想,但當時蘇聯已決定採用另一款PPS-43衝鋒槍,

馬卡洛夫的衝鋒槍始終停留在構想階段,沒有付諸實現。

https://i.imgur.com/wof5e0e.jpg  PPS-43衝鋒槍
[圖]

1944年,馬卡洛夫回到學校完成畢業論文,順利取得學位。

返校期間還向心儀的學妹求婚成功,可謂雙喜臨門。

https://i.imgur.com/DJf7833.jpeg  馬卡洛夫與妻子
[圖]






從學校畢業後,馬卡洛夫被派到昆采沃的SPVA研究所擔任設計工程師,

1945年戰爭結束,他被調往在圖拉新成立的TsKB-14設計局。

此時馬卡洛夫接到一個新任務:參與軍方新型自衛手槍的競標。

在二戰前的1930年,蘇聯軍方採用的制式手槍是7.62*25mm口徑的托卡列夫TT-33。

https://i.imgur.com/7bHpDsI.png  托卡列夫TT-33
[圖]

TT-33配有單排8發裝彈匣,雖然算得上堅固耐用,但缺乏安全裝置(保險),

上膛後就很容易走火、難以安全攜帶。

很多軍警都寧可繼續使用帝俄時期的M1895納甘轉輪手槍。

https://i.imgur.com/YrYbAok.jpg  M1895納甘轉輪手槍
[圖]

軍方在1938年便開標尋求新的手槍設計,當時出線的是沃沃丁(Voevodin)手槍。

https://i.imgur.com/qRqoVuI.jpeg  沃沃丁(Voevodin)手槍
[圖]

沃沃丁手槍使用與TT-33相同的7.62*25mm口徑子彈,設置有可靠的安全裝置,

還有兩種型號,一種使用單排9發裝彈匣、另一種使用雙排18發裝彈匣。

https://i.imgur.com/jE4ZgHz.jpeg  雙排彈匣的沃沃丁手槍
[圖]

然而隨後爆發的德蘇戰爭讓軍方騰不出空來量產新手槍,只能繼續生產現有TT-33。

https://i.imgur.com/IMMQYQM.jpeg  贈與史達林的沃沃丁手槍
[圖]

https://i.imgur.com/mzdCja5.png  使用TT-33手槍的蘇聯紅軍政委
[圖]





1945年,根據戰爭經驗、軍方對手槍的要求也有所轉變,

訂出兩種手槍方案:一是使用單排彈匣、易於攜帶的自衛手槍,

二是使用雙排彈匣、可全自動射擊的衝鋒手槍。

馬卡洛夫接到的任務是自衛手槍,一開始軍方沒有明訂新手槍使用的子彈口徑,

於是馬卡洛夫設計出兩種口徑的樣品,7.62*17mm(.32ACP)的TKB-412,

以及使用新研製的9*18mm子彈的TKB-429。

https://i.imgur.com/vMhcZUJ.jpeg  蘇聯9*18mm子彈(左)與西方9*19mm子彈
[圖]

馬卡洛夫在這場競標中卯足全力,他一天最高曾連續工作20個小時,

大多數時間早上八點進辦公室,半夜兩三點才回家。

1949年,軍方在舒羅夫斯基訓練場展開第一輪測試,所有參賽者齊聚一堂,

其中不乏當代大名鼎鼎的設計師,如托卡列夫、西蒙諾夫等。

年輕的馬卡洛夫一開始不被注意,但經過測試後、僅剩他與另一位參賽者巴里舍夫出線。

https://i.imgur.com/b1CRX3a.png  巴里舍夫(Baryshev)手槍
[圖]

軍方的測試非常嚴格,槍枝被撒滿沙塵、浸入泥漿,再經過攝氏-40度到60度的溫度測試。

整個測試過程要發射三千發子彈,據同事回憶、馬卡洛夫在第二輪測試中顯得很不安,


他一直在想對手巴里舍夫有沒有考慮到彈藥公差的問題。

當測試巴里舍夫手槍的軍官偶然把打開的滑套朝向馬卡洛夫,他發現對手沒有像他一樣、

把槍膛加寬以利子彈對正,馬卡洛夫瞬間喜上眉梢,告訴同事說:「我會贏的。」


1951年,蘇聯軍方正式宣布採用9*18mm口徑的TKB-429手槍,命名為Pistolet Makarova,

常被略稱為PM手槍。


https://i.imgur.com/fXRQfkz.jpeg  馬卡洛夫手槍(PM)
[圖]






從外型與結構上,PM手槍常被認為是抄襲德國Walther PP/PPK手槍而來。

https://i.imgur.com/VlFJtZD.png  Walther PPK手槍
[圖]

https://youtu.be/ABIzKNGTHUU?si=F3eV4KESwu7ia1am  PPK手槍作動影片

確實PM手槍與PP手槍都使用單純反衝式原理,單/雙動扳機設計,

不過PM手槍有許多PP手槍不具備的特性,除了前面提到的加寬槍膛,

馬卡洛夫將手槍零件盡可能簡化,量產版PM手槍僅有27個零件,保養維修都非常方便。

https://i.imgur.com/aUrmZrV.jpeg  PM手槍內部結構
[圖]

https://i.imgur.com/jA4HCby.jpeg  PM手槍分解
[圖]

https://youtu.be/9hG3DjmSw4I?si=k-0xUTG6ah9ZWgUU  PM手槍作動影片

雖然9*18mm子彈跟西方的9*19mm子彈體積相近,PM手槍卻不能直接使用9*19mm子彈,

這是為了避免被敵人擄獲後可以直接拿來用,顯然是來自施帕金PPSh-41的教訓。

二戰期間,PPSh-41可以直接使用德國的7.63*25毛瑟手槍彈,對德軍相當「友善」,

德國甚至給了擄獲來的免錢PPSh-41制式編號:MP717(r)。

PM手槍使用單排8發裝彈匣,比起西方後來流行的大容量雙排彈匣手槍少很多,

但蘇聯軍方對PM手槍的定位是自衛武器,易攜帶、安全即可,

「進攻型」手槍是另外採用的APS衝鋒手槍,由馬卡洛夫的同事兼學弟斯捷奇金研發。

https://i.imgur.com/xIfhtJE.jpg  伊戈爾‧斯捷奇金(Igor Stechkin)
[圖]

https://i.imgur.com/X16VTVc.jpeg  PM手槍(下)與APS手槍(上)
[圖]

不過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APS手槍雖然有20發大容量彈匣與全自動射擊能力,

但手槍加槍托的體積重量太大,軍方使用者都更喜歡輕巧、緊緻的PM手槍。

https://i.imgur.com/eNpSX8X.jpg  APS手槍全套標準裝備
[圖]

1955年APS手槍就從正規部隊撤裝,蘇聯軍方的手槍全部統一為PM手槍。

負責生產PM手槍的伊熱夫斯克工廠後來也推出9*17mm(.380ACP)口徑的民用版,

加上保加利亞、東德、中國、波蘭等地的授權生產品與仿製品,

PM手槍產量估計破千萬,即使現今已不是俄羅斯部隊的制式裝備,

但仍是軍、警、民用市場都很流行的緊湊自衛手槍。

由於PM手槍太過出名,使用的9*18mm口徑子彈就被西方稱為Makarov手槍彈,

儘管該子彈並不是馬卡洛夫研製的、而是另一位設計師Boris Vladimirovich Syomin。

https://i.imgur.com/IHC6HJS.jpeg  Boris Vladimirovich Syomin
[圖]





PM手槍體積緊緻,加裝滅音器後常被特務、特種部隊作為暗殺武器使用。

https://i.imgur.com/U1W6Jm7.jpeg  裝上滅音器的PM手槍
[圖]

蘇聯Tochmash中央研究所的設計師Deryagin(德里亞金)開發出一款消音手槍:PB手槍,

消音效果更好,被情報單位(KGB)與特種部隊採用。

由於沿用PM手槍的扳機機構與彈匣,PB手槍常被歸類為PM手槍的衍生型。

https://i.imgur.com/u6DDXqK.jpeg  PB手槍
[圖]

https://youtu.be/FnlGNb4eojc?si=8YppoKE1rekIMq5c  PB手槍作動影片

鑒於PM手槍彈匣容量少的缺點,伊熱夫斯克工廠在1990年代推出PMM手槍,

彈匣容量增為12發,沿用PM手槍70%的零件。

https://i.imgur.com/mgQoo0q.jpeg  PMM手槍
[圖]

雖然標準型PM手槍在俄羅斯已停產,目前PB與PMM手槍仍在量產中。





PM手槍被採用後,馬卡洛夫隨即投入另一個「大」許多的計畫:航空機砲。

1947年蘇聯逆向美國的B-29轟炸機、研製出第一種國產戰略轟炸機:Tu-4。


原版B-29裝備的自衛武器為十挺.50吋口徑白朗寧機槍,與一門20mm口徑機砲,


蘇聯Tu-4換成十門23*115mm的NS-23機砲,與MiG-15戰鬥機同款。

不過NS-23的射速太低,重量體積也太大,蘇聯需要另一種更輕、射速更快的23mm機砲,

用於裝備新研製的噴射引擎轟炸機:Tu-16。


馬卡洛夫在航空機砲研製案中,與設計師同事尼古拉‧阿法納西耶夫合作,

https://i.imgur.com/QsckypL.jpeg  Nikolai Afanasyev(尼古拉‧阿法納西耶夫)
[圖]

阿法納西耶夫當時已研發出另一款使用12.7*108mm口徑的航空機槍,稱為A-12.7機槍。

https://i.imgur.com/sLlfpZ1.png  A-12.7重機槍
[圖]

兩人自然以A-12.7重機槍為基礎,放大口徑為23*115mm來設計航空機砲,

但做出來的樣品卻面臨嚴重的後座力問題,幾乎會把轟炸機骨架拆散的程度。

馬卡洛夫想出在砲管上鑽兩個大小不同的導氣孔,大的用於推動槍機向後運動,

小的將火藥氣體導引至槍機後方、作為氣體緩衝器,成功達到降低後座力的目標。

由於後座力降低、射擊精度提高,進一步可縮短槍管長度,減輕重量與體積。

馬卡洛夫與阿法納西耶夫合作研製的航空機砲於1953年被採用,

命名為Afanasev Makarov AM-23機砲。

https://i.imgur.com/j02sKBv.jpeg  AM-23航空機砲
[圖]

https://i.imgur.com/hUFCoRP.png  AM-23結構圖
[圖]

AM-23的射速(每分鐘1250-1350發)遠超過NS-23(每分鐘550發),先後被Tu-16、Tu-95,

以及II-76等多種機型採用,也被用於船隻上,生產數量超過一萬門。

https://i.imgur.com/j6Xr829.jpeg  Tu-16的尾砲
[圖]

https://i.imgur.com/pvcONPR.jpeg  Tu-95的尾砲
[圖]





1959年TsKB-14設計局改組為兩個單位,其中之一「火箭」儀器設計局變成飛彈研發部門,

馬卡洛夫與學弟斯捷奇金一起加入「火箭」設計局,共同參與研發反戰車飛彈(ATGM)。


馬卡洛夫主要負責專案管理的工作,1970年研發出人員攜行的9K111反戰車飛彈,

1974年又研發出更大的車載9K113飛彈,全都成為蘇聯的標準配備。

https://i.imgur.com/QofmtIn.jpg  9K111「巴松管」(Fagot),北約代號AT-4
[圖]

https://i.imgur.com/n2tJIkk.png  9K113「競技」(Konkurs),北約代號AT-5
[圖]





1974年、馬卡洛夫因9K111/113計畫獲得列寧勳章與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獎後,隨即退休。


他在1952年就因研發PM手槍而獲得史達林獎,獲頒5萬盧布獎金,在當時可不是筆小數目。


但馬卡洛夫從不跟家人與朋友談論自己的工作內容,只把獎金分享給親友。

不像四處演講、頻頻出國訪問的卡拉什尼可夫,PM手槍儘管在蘇聯國內外都赫赫有名,

馬卡洛夫本人卻十分低調,平常打扮與卡車司機、伐木工無異。

他工作認真、對下屬也十分和善包容,總是把下屬犯的過錯往自己身上攬。

研發AM-23機砲的過程中,馬卡洛夫居然被懲處了44次,從口頭申誡到扣薪水都有。

旁人知道馬卡洛夫是因為承擔下屬犯的錯才被罰,詢問他為什麼這樣做,

馬卡洛夫只是淡淡的回答:「反正他們不可能開除我,他們需要我設計的武器。」

1988年5月13日,馬卡洛夫沒能撐過第七次的心臟病發而去世,享年74歲。

雖然馬卡洛夫與他研發的PM手槍一樣看似不起眼、卻始終默默完成被賦予的任務,

作為蘇聯武器可靠樸實的典範。



https://i.imgur.com/dc49KvC.jpeg
[圖]

https://i.imgur.com/5SNfocP.jpeg
[圖]

https://i.imgur.com/6BrYGu1.jpeg
[圖]

https://i.imgur.com/O7bd589.jpeg
[圖]

https://i.imgur.com/T8CSPHY.jpeg
[圖]


--
謂鋼彈者,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吉翁群雄爭鋒。
加諸磁膜,一年戰終前所用,誤殺拉拉不祥,悔恨無已,乃棄之阿巴瓦空。
運機無鋒,大巧不工,八七年持之直撞阿席馬。
九三年後,不滯於物,盾榴餌翼均可為劍,自此精修,漸進於無劍勝有劍之境。
                                                   -聯邦極密檔案:白魔劍塚-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3.233.220 (臺灣)
※ 作者: defenser 2024-02-08 22:52:12
※ 文章代碼(AID): #1bnEgWTe (Military)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707403936.A.768.html
skyhawkptt  : 感謝專業介紹1F 02/08 23:04
key7110     : 推!圖文並茂,感謝分享2F 02/08 23:09
MeiHS       : 那一幕毀了整部天氣之子3F 02/08 23:10
roseritter  : 推4F 02/08 23:11
ja23072008  : 推5F 02/08 23:24
ckbling     : 推6F 02/08 23:38
Sirctal     : 如果當年那一槍打中他父親,我想原PO 就7F 02/08 23:41
Sirctal     : 可以少打很多字了 (拖走)
weimr       : 推9F 02/08 23:53
EYESOFDARKKE: 推10F 02/08 23:54
barbarian72 : 推11F 02/09 00:18
freesoul    : 推 好工程師同時又是好老闆12F 02/09 00:45
Bastain     : 好文!!13F 02/09 01:03
whitertiger : 推14F 02/09 01:08
kuma103t    : 推15F 02/09 01:10
Kowdan      : 對他的印象只有手槍,居然連機砲、飛彈都有開發16F 02/09 01:29
※ 編輯: defenser (42.73.233.220 臺灣), 02/09/2024 01:31:46
lunaX19     : 推17F 02/09 04:08
SunnyBrian  : 推18F 02/09 08:22
lbowlbow    : 父親沒揍他一頓真的是理智……19F 02/09 08:39
Victory2    : 推 長知識20F 02/09 08:56
XXfrederXX  : 推21F 02/09 09:02
jamie81416  : 最後一張貼圖是啥XD22F 02/09 09:09
lumis888    : 推 軍武版漲知識23F 02/09 09:11
sank        : 推24F 02/09 09:17
helicer     : 推!!創新就會出包,不准出包就只能照抄....25F 02/09 10:01
avatarboy   : 優質文章26F 02/09 10:07
nanozako    : 好文 推推27F 02/09 11:10
LI40        : 推28F 02/09 11:23
joe7226107  : 印證了這種創新人才,父母的開放態度肯定是一個關29F 02/09 12:15
joe7226107  : 鍵
patentshit  : 還好他老爸沒有像馮伯伯一樣一江春水向東流了 XD31F 02/09 14:14
wellwest    : 最後一張害我笑出來32F 02/09 14:53
flameblade  : 父親:因為他手上有槍33F 02/09 15:08
Schottky    : 推34F 02/09 16:07
leonwasd    : 推35F 02/09 16:46
howie112    : 感謝分享36F 02/09 16:58
berserkman  : 推37F 02/09 17:53

--
※ 看板: Military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05 
作者 defenser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