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廣告
隱藏 ✕
※ 本文為 cuteman0725 轉寄自 ptt.cc 更新時間: 2013-04-11 01:48:59
看板 Browsers
作者 brianzzy (BK)
標題 Fw: [翻譯] 網路開始「閃爍(Blink)」
時間 Tue Apr  9 22:11:18 2013


※ [本文轉錄自 Google 看板 #1HO-825g ]

看板 Google
作者 PsMonkey (痞子軍團團長)
標題 [翻譯] 網路開始「閃爍(Blink)」
時間 Tue Apr  9 17:40:16 2013


※ [本文轉錄自 Translate-CS 看板 #1HOuiyZJ ]

看板 Translate-CS
作者 PsMonkey (痞子軍團團長)
標題 [翻譯] 網路開始「閃爍(Blink)」
時間 Tue Apr  9 11:30:01 2013


原文網址:http://blog.oio.de/2013/04/05/
05 | April | 2013 | techscouting through the java news
1 post published by Sönke Sothmann on April 5, 2013 ...
 
        the-web-starts-to-blink-chrome-drops-webkit-
        as-its-rendering-engine-announces-blink/

譯文網址:http://blog.dontcareabout.us/2013/04/blink.html

副標題:Chrome 捨棄 WebKit,改用 Blink 作為 rendering engine。

BBS 版使用 markdown 格式撰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近 [WebKit 可能變成新一代 IE6]
(在[偉大的 browser 戰爭]前,
  大多數網頁開發人員只為了相容 IE6 所作的最佳化與測試)
的說法逐漸成型。

[WebKit 可能變成新一代 IE6]: http://arstechnica.com/information-technology/
Technology Lab | Ars Technica
Serving the Technologist for more than a decade. IT news, reviews, and analysis. ...
 
        2012/11/microsoft-begs-web-devs-not-to-make-webkit-the-new-ie6/
[偉大的 browser 戰爭]: http://en.wikipedia.org/wiki/Browser_wars
Browser wars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圖]
[圖]
[圖]
Browser Wars is a metaphorical term that refers to competitions for dominance in usage share in the web browser marketplace. The term is often used to denote two specific rivalries: the competition that saw Microsoft's Internet Explorer replace Netscape's Navigator as the dominant browser during the ...
 

事實是,這些問題不會成真,
直到世界上最常使用的 browser([StatCounter 2013 年 3 月數據])
[Google Chrome] 不採用 [WebKit] 作為 rendering engine。
實際上 Google 是 fork WebKit、捨棄主要是 Apple 主導的共用 codebase。
新的 rendering engine 會取名為 [Blink]。

[StatCounter 2013 年 3 月數據]: http://gs.statcounter.com/
StatCounter Global Stats - Browser, OS, Search Engine including Mobile Market Share Tracks the Market Share of Search Engines, Browsers and Operating Systems including Mobile from over 15 billion monthly page views. ...
 
        #browser-ww-monthly-201203-201303
[Google Chrome]: http://www.google.com/chrome/
[WebKit]: http://www.webkit.org/
[Blink]: http://www.chromium.org/blink
Blink - The Chromium Projects
Home of the Chromium Open Source Project ...
 

據 Google 所述,跟其他 browser 共用 codebase 減慢了開發速度、
也阻礙了創新。

> 現在這個時間點,如果不需要為不同架構共用相同的 codebase,
> 我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發展的更快。
> —— Linus Upson(Google VP Engineering)

Opera [最近才宣佈轉換成 WebKit],
將會轉換到 [Blink][hello blink] 上。
Opera 的開發人員會對 Blink 做出實質貢獻。
看起來他們跟 Google 組成策略聯盟了。

[最近才宣佈轉換成 WebKit]: http://blog.oio.de/2013/02/15/
15 | Februar | 2013 | techscouting through the java news
2 posts published by Papick G. Taboada and Sönke Sothmann on February 15, 2013 ...
 
        opera-is-switching-to-webkit/
[hello blink]: http://www.brucelawson.co.uk/2013/hello-blink/


任務內容與可能的改進方向
========================
Google 想要把 Blink 的 rendering engine 架構徹底改變。

計畫中的改變包括:

* [不再有供應商 prefix],實驗性的功能改用 browser 的設定。
  [Firefox] 已經這樣子運作相當長一段時間。

* 加快 rendering 效能,就像 Google 在 [V8] 上改善 JavaScript 執行速度一樣。

* iFrame 不用 process 處理:將頁面分割到 sandbox process。

* 簡化並加快網路方面的程式碼(某些 Mac 規格阻礙了這方面的改進)。

* 將 DOM 移進 JavaScript 中,可以加快 DOM 操作。
  這對現代、會使用大量 DOM 操作的 web application
  (例如用 [GWT] 建立的 application)

  會是一大進步。

* 在平行處理上善加利用多核心的 CPU。

* [提高 browser 的安全性]:加強 compositor thread 以及
  iFrame 的 sandbox 安全性。

* 重構 codebase,捨棄約 450 萬行程式碼。

* 將開發與 roadmap 透明化:參見 [Chromium Feature Dashboard]。

[不再有供應商 prefix]: http://www.chromium.org/blink#vendor-prefixes
Blink - The Chromium Projects
Home of the Chromium Open Source Project ...
 
[Firefox]: http://lists.w3.org/Archives/Public/public-webapps/
        2012OctDec/0731.html
[V8]: https://code.google.com/p/v8/
[GWT]: https://developers.google.com/web-toolkit/
Google Web Toolkit — Google Developers
Build AJAX apps in the Java language. ...
 
[提高 browser 的安全性]: https://plus.google.com/u/0/116560594978217291380/
        posts/AeCnq76cAXb
[Chromium Feature Dashboard]: http://www.chromestatus.com/features


為甚麼叫做 Blink?
================
根據 Linus Upson 所說:

> 要嘲諷最糟糕的 HTML tag 設計,所以我們選了 Blink,
> 因為它符合我們愛用命名諷刺的調調。
> 我們把 browser 取名 Chrome 的主要想法是盡量減少邊框。
> (譯註:參見 chrome 的語源 [wiktionary] 與 [wikipedia])
> 我們叫我們的電腦 Pixel 因為我們嘗試讓所有 pixel 消失。
> 現在我們把 rendering engine 取名叫 Blink,
> 因為它不再支援 blink tag。
>
> 許多 web 界的老前輩看到這個名字可能會開始科科。

[wiktionary]: http://en.wiktionary.org/wiki/chrome
[wikipedia]: http://zh.wikipedia.org/wiki/Google_Chrome
Google Chrome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圖]
[圖]
[圖]
Google Chrome是一個由Google開發的網頁瀏覽器。「Chrome」是化學元素「鉻」的英文名稱;過去也用Chrome稱呼瀏覽器的外框。相應的開源計劃名為Chromium,其採用BSD授權條款授權並開放原始碼,但Google Chrome本身並非自由軟體,也未開放原始碼。[4]截至2012年5月止,Chrome的市場佔有率已經升至33%,超越Internet Explorer成為全球第一大瀏覽器。[5]其程式碼是基於其他開放原始碼軟體所撰寫,包括WebKit和Mozilla,並開發出稱為「V8」的高效能JavaScript引擎。[6]「Google Chrome」的整體發展目標是提升 ...
 


這對 web 的未來的意義是?
=====================
恕我直言,Google 如果不確定如何做到的話,
他們不會承諾可以大幅度改善效能。
所以我們可以期待 Chrome browser 會比競爭對手快。
其他 browser 供應商也會面臨這個挑戰、補強他們的 rendering engine。
所以 browser 的 rendering 速度會普遍提昇。

對於桌機與行動裝置上 Safari 的影響目前還不清楚;
Safari 已經使用 WebKit 2 而 Chrome 還在用 WebKit 1。
不過有一部分程式碼是跟 Chrome 共用的,
這表示 HTML5 與 CSS3 的支援度將會減緩。
也許 Apple 會開始投入更多資源在 WebKit 上,讓它保持競爭力。

rendering engine 壟斷危機已經沒了。
對開發人員來說,這表示需要測試另一個 rendering engine 的相容性。
不過如果 browser 依照公開的標準與規格開發,
這個問題將不會像過去一樣嚴重。

歡迎 Blink 加入戰場!

--
錢鍾書:    說出來的話
                                                  http://www.psmonkey.org
    比不上不說出來的話
                                                  Java 版  cookcomic 版
  只影射著說不出來的話
                                                  and mor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5.24.228

感謝 LPH66 與 chingfen 校正 Chrome 語源
※ 編輯: PsMonkey        來自: 114.25.24.228        (04/09 17:41)
SicInfit:WebKit 也開始清除 source code 中的 Chromium 專屬部份1F 04/09 19:17
SicInfit:了… 分道揚鑣掰掰。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brianzzy (118.170.191.65), 時間: 04/09/2013 22:11:18
Rplus:我想問這是MD語法嗎....1F 04/09 23:39
Rplus:orz 我眼殘了 請無視我orz
sary:應該說Webkit還是被Apple把持住,大部分的修改都是為了iOS系列3F 04/10 11:15
sary:導致有些功能若是跟Apple/iOS衝突,就"不容易"被接納...
sb107912:推5F 04/10 13:56

--
※ 看板: P_qman 文章推薦值: 0 目前人氣: 0 累積人氣: 185 
作者 brianzzy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
分享網址: 複製 已複製
r)回覆 e)編輯 d)刪除 M)收藏 ^x)轉錄 同主題: =)首篇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