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penisgan (無所求而自得)
標題 Re: [器材] 關於flow濾杯和GX2濾杯
時間 Wed Jan 17 15:06:13 2024


f low濾杯Erik建議是以總水量180cc為原則,喝起來不好喝則減低粉量,若感覺有雜澀味則減低粉量,通常用14克做第一次的基準來試沖看看,還有一個手法是可以在末段注水大量降低水溫,Erik比賽時是降到攝氏45度左右,上次分享會他只有降到75度;我自己使用下來心得也是這樣,我一開始都用20克來沖反而會覺得過萃不好喝且流速後來開始偏慢,所以它是款是適合小份量沖煮的濾杯。

中柱的設定他是為了避免粉層過於厚實,中柱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幫助導流,另一方面可以讓粉層結構變得更窄,幫助完整萃取,設計了八個導流孔也能幫助咖啡液有八個通道能流下去,使得往下的水流通道能維持一定順暢程度,不致於堵塞。

聽說未來還會改良中柱的材質設定,往耐熱不怕摔破的材質邁進。

剛好GX2我也擁有,對我來說,GX2沖煮方便,咖啡液也能順暢的流下去,形成半浸泡半滴濾的咖啡,喝起來的咖啡風味比起錐形濾杯較圓潤飽滿,也很方便沖煮,露營爬山很適合帶去玩,但它有個缺點就是沖煮完還是要洗濾杯,不然會有一些咖啡液殘餘在濾杯內,需要水洗一下再繼續使用比較好。

以上是我參與過Erik分享會兩次及自身使用心得的經驗,歡迎大家一起討論分享,謝謝~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9.61.93 (臺灣)
※ 作者: penisgan 2024-01-17 15:06:13
※ 文章代碼(AID): #1bftnf0Y (Coffee)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705475177.A.022.html
※ 同主題文章:
Re: [器材] 關於flow濾杯和GX2濾杯
01-17 15:06 penisgan
※ 編輯: penisgan (223.139.61.93 臺灣), 01/17/2024 15:07:56
※ 編輯: penisgan (223.139.61.93 臺灣), 01/17/2024 15:10:03
jaysuzuki: 我也覺得FLOW可以容忍的研磨度可以比B75更細1F 01/17 15:19
Icta: 理論上拿掉中柱就跟其他平底差不多,就可以沖大粉量...吧?!不過順不順暢真的跟孔不太有關係,肋多架一點差異更大2F 01/17 15:19
※ 編輯: penisgan (223.139.61.93 臺灣), 01/17/2024 15:25:21
penisgan: 所以他中柱也有設計肋骨幫助導流,然後建議沖煮前以熱水先浸濕濾紙幫助濾紙貼合4F 01/17 15:27
Icta: 是說跟粉接觸的部分有肋嗎? 通常肋是用來把液體從濾紙導出去6F 01/17 15:28
jaysuzuki: 想請問Icta大,Orea如果不是用no by pass,跟一般的快平底應該主要也只差在材質?7F 01/17 15:28
Icta: 其實我覺得orea有點過譽 哈 覺得國外網紅炒太兇了
他原本底部設計不是全平面,後來我猜考量成本改成全平面9F 01/17 15:30
jaysuzuki: XD11F 01/17 15:31
Icta: 其實沒有真的很快,尤其是用no bypass以後會變非常慢
那個平底濾紙貼合後,其實流出面積不是很大12F 01/17 15:31
jaysuzuki: FLOW底部的肋是有點類似B75的感覺,有把濾紙撐得更高一14F 01/17 15:34
Icta: v4應該會好非常多,創新的點也多,v3實在不是特別出色
很多v3的用家用no bypass以後還要粗磨、降比,真是何苦16F 01/17 15:34
jaysuzuki: 那Icta大覺得Pulsar呢? 好像也無法磨很細18F 01/17 15:38
Icta: 我自己沒用過,不過覺得no bypass是種迷思
no bypass不代表好風味,不管哪個濾杯都是要自己調整沖法
但賣濾杯總是要說我的最一致最好喝萃取最佳
我是覺得閥門不錯呀,濾紙材質透水強呀,底部排水效率高
可是要好喝,傳統濾杯已經蠻好喝了,但這就個人主觀啦
Gagne跟Rao都很愛這種號稱一致性高的東西
某一方面也真的是他們都比較亂沖,整天都在高擾動
那當然很多豆會被他們沖爆,所以又要設計器材來解決一致性注水放柔一點、調整一下,溫度降一點,傳統作法也是會好喝弄來弄去大家好像在花錢去解決一個不是問題的問題
我猜no bypass應該都很難在比賽拿到好名次
因為被那個觀念綁死,調整的侷限就多了19F 01/17 15:44
jaysuzuki: 哈...變成促進經濟的效果比較大31F 01/17 15:58
hahn: 手上有orea跟b75 只覺得no bypass不是每隻豆子都合適
有些豆子用錐形濾杯去弄才會更順口一點
磨細拉高粉水比跟磨粗合適的粉水比 口感跟香氣還是不同的32F 01/17 16:03
Aerials: nobypass比較傳統處理法淺烘豆 不適合近年特殊處理或烘深點的豆子
而比賽幾乎都奔向處理法的豆子去了QQ
espresso也是一樣 以前長萃的profile用在特殊處理法可怕35F 01/17 16:22
jakkx: 搞出來好喝且與傳統的不同就成功啦。平常是不是這樣沖或好不好處理那又是另一回事了。39F 01/17 16:51
gyboy38: 我覺得no bypass比較像是追求「把豆子吃乾抹淨」,不去閃避豆子的缺點。比賽是會吃虧,但我個人滿欣賞。41F 01/17 23:27
tenring: gy大的說法心有戚戚焉。43F 01/18 07:33
chiugenius: 怎麼會不適合比賽,Coffee Please的兩位選手使用GX2,在TBrC的指定沖煮成績很高44F 01/18 07:49
gyboy38: chi大,我不確定GX2如何,Pulsar濾杯是no bypass,他是垂直柱狀,所有的咖啡液都會經過下方濾紙。46F 01/18 08:41
chiugenius: 也不是說no bypass就全都劃等號48F 01/18 12:54
Icta: 比賽要著重在風味呈現,有沒有bypass,設備容不容易使用
好不好沖,是不是新手容易上手,跟風味其實沒有絕對關係
所以no bypass不會成為一種優勢
用超通透的快速濾杯做出漂亮風味贏了就是贏了
不會有人問說 可是你有很多側流所以怎樣怎樣
如果用no bypass濾杯做出很適合你當下賽豆的結果,那很好
但把自己綁在no bypass濾杯上並不是很好的選擇
賽場之所以有那麼高流速多段沖煮,就是應該很百搭很有彈性                                    因為49F 01/18 1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