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shau7276 (蕭A)
標題 Re: [新聞] 獨/寶林粿條未檢出米酵菌酸 中毒者喊醬
時間 Sun Mar 31 20:00:57 2024


目前主流判斷就是致死因子是"米酵菌酸"。

但是粿條、香蘭葉、米線等主要食物原料又都未檢出,

所以開始懷疑醬料。


前兩天大家接受到的科普是:

"米酵菌酸"產生有先決條件,需要細菌擺在"油脂的中性溫暖"環境中一兩天。

其好發於室溫(22-33° C)、酸鹼值中性、含鹽量2%以下及發酵1-2天的脂質食物之中,
15° C及以下低溫、短期保存及酸性環境可有效抑制。

不過,台灣主流醬料的使用,好像也不太給米酵菌酸出場的機會。

醬料的pH值在食品製備中非常重要。通常,為了防止微生物生長並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製作醬料時會使用許多天然食品酸,例如乳酸、乙酸、蘋果酸或檸檬酸。這些酸不僅
可以穩定食品,還能賦予不同的風味。

保存醬料所需的pH值因食品類型而異。根據美國聯邦法規(21 CFR part 114),最終
酸化食品的平衡pH值應為4.6或更低。這有助於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而這些微生物
通常是導致食品變質的主要原因。


不同種類的醬料具有不同的pH值,以下是一些常見醬料的pH值範圍:

醋:一般pH值在2至3之間。醋通過保持較低的pH值來延長其保存時間,並且還能增強食
    物的甜味和鹹味。

醬油:據說醬油的pH值在5左右。人類認為最美味的食物的pH值大约在6左右,因此在鹼
      性食物中添加醬油似乎可以降低pH值並使其更加美味。

辣醬油:辣醬油的pH值通常約為3.8。如果醬汁的pH值超過4.4,將增加肉毒桿菌引起食
        物中毒的風險。

蛋黃醬:蛋黃醬的pH值为4或更低。超市蛋黃醬通常在裝瓶前進行巴氏殺菌和pH值調節。
        如果忽略殺菌和pH控制,將增加沙門氏菌的風險,因此在家自制蛋黃醬时需要
        特别小心。


不同類型的醬料可能具有不同的pH值,具體數值應根據實際情況和食品類型進行調整。



所以特別懷疑是東南亞系或椰肉製成的醬料,這個需要等官方報告了。

不好推測。



只是,如果....小弟是說如果啦...

醬料也沒問題的話...那下一個該懷疑的因素,又該是哪一個?

食物原材料、醬料都懷疑過了之後...

小弟合理推測,上述都未檢出"米酵菌酸"的情況下,

那最該懷疑的其實是"餐具"!!!


相信我!!!

餐具產出米酵菌酸十分合理。

因為

1.餐具的存放溫度,大概率是在室溫(22-33° C)

2.餐具的酸鹼值大概率是中性

那麼,餐具產出"米酵菌酸"的可能性是不是非常大?!


官方後續如果還是找不出原因,不妨參考一下我的推測,或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9.213.72 (臺灣)
※ 作者: shau7276 2024-03-31 20:00:57
※ 文章代碼(AID): #1c2L1--o (Gossiping)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11886462.A.FB2.html
DustToDust: 餐具不可能啦 如果都沒有就實驗室汙染1F 122.118.145.148 台灣 03/31 20:02
米酵菌酸,新聞有說,高溫煮不滅
lin89710: 餐具是查下毒 還是查在餐具上發現產毒2F 118.161.196.66 台灣 03/31 20:05
如果餐具沒洗乾淨,上面有油殘存,然後隔天再續用,或許真的有機會生出來米酵菌酸
BlacKlonely: 吃完了驗3F 27.247.134.189 台灣 03/31 20:07
sobiNOva: 不要瞎掰4F 125.229.209.154 台灣 03/31 20:07
靠北,這都被你看出來了
bigwun73: 政府失能,沒確定的事情,允許新聞亂報導,神棍一堆,黨同伐異5F 123.205.140.196 台灣 03/31 20:12
※ 編輯: shau7276 (114.39.213.72 臺灣), 03/31/2024 20:16:41
seanidiot: 餐具有適合菌類成長的養分嗎7F 111.242.106.226 台灣 03/31 20:13

--
作者 shau7276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