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yueayase (scrya)
標題 Re: [新聞] 大一生只有高一程度?台、清新生理工成績
時間 Mon Jun  3 18:00:09 2024


※ 引述《August2006 (好康 救台灣③下架民進党)》之銘言:
: 主因三:108課綱重素養輕計算
: 更糟糕的是,在必修授課時數減少後,也刪減了大量計算練習,然而這些計算正是後續學
: 習理工進階課程的基礎。建國中學物理科召集人賴奕帆比較,新舊課綱在高一物理的內容
: 沒有太大差別,授課重心卻有極大變化,計算量大減。
: 「理工之所以是理工,是因為我們用『科學之母』數學來解釋這個世界,而不是語言和文
: 字,」他說,計算量大減的授課方式早從國二理化課程就開始,若教學僅停留在觀念傳遞
: ,跟文科學習差異不大,會影響後續學習。
: 反思育才方向,找出適切方針
: 張耀文認為,目前太偏重普遍較淺碟的選修學習,學生被瓜分太多時間去做其他事,導致
: 學生沒有時間學好基本功,建議在自然科總時數不變的前提下,先增加必修時數,同時增
: 加物理與化學兩科目的學分佔比,不一定要與生物與地科均分。
: 不過,部份大學校長卻不悲觀。中央大學校長周景揚表示,這屆學生的確出現基礎學科成
: 績變弱的跡象,但在溝通表達與應用上卻有更好表現,展現自主學習企圖。
: 績變弱的跡象,但在溝通表達與應用上卻有更好表現,展現自主學習企圖。
: 面對基礎學科成績變差的課題,應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在繼續施行108課綱精神的
: 前提下作出微調,培養出台灣未來所需要的人才。

其實我是有個疑問點 就是...

高中數學究竟要做多少練習才夠?

其實減低考試內容這點 不一定不好或不可行

因為大學數學只要走越久 實際需要計算的量會大幅減少
然後抽象的觀念上的理解 以及利用定義、定理推論出新的結果的訓練是更為重要

我個人猜想,如果一個真的有能力學好數學的人
即使高中練習的量或範圍減少
只要能有低標,能夠理解大學數學的內容
其實應該並非沒機會可以把大學以上的數學學好...

但這必定要付出比以前有過大量練習or考試內容比較多的人
更多倍的努力才能追上,甚至超越


那問題的癥結點似乎變成:

1. 你願不願意在大學後加倍努力補回來?

2. 在有限時間下,你的天分是否足夠,把過去少的在大學期間補足?


但就我過往的經驗是: 大多數人在數學和物理這兩科,都會遇過很大的挫折
這些挫折會導致很多人認為需要先在高中努力很多後 以後才不會在大學遇到更多挫折
而其實很多人在數學和物理遇到挫折時,有好的老師引導,加上足夠量的練習
還是可以達到還不錯的水準

而現在好像不少家長/老師還是抱持著: 考上好大學後就可以玩了
如果還相信這點,那前述1點鐵定不大容易實現


我們知道現在的課綱把內容減少了
所以我不太清楚如果能力和過去大部分的人差不多的情況下
現在新課綱的搞法,導致現在的學生看起來好像變差的原因就只是
練習的量少太多了?
但實際上平均的智商或是天分或是能力其實沒變


我不知道是什麼情形,還是有人有其他想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7.88.15 (臺灣)
※ 作者: yueayase 2024-06-03 18:00:09
※ 文章代碼(AID): #1cNPGhJp (Tech_Job)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ech_Job/M.1717408811.A.4F3.html
SilentBob: 文組掌權太久了1F 06/03 18:08
Bugquan: 畢竟真的有天份和興趣的人,課本是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的2F 06/03 18:11
這是真的,先不說有沒有天分
光是有興趣這點 有興趣的大多都會自發地去找其他教材或資源來讀
這已經是無形中比其他人努力很多倍了 差距會拉開是正常現象
※ 編輯: yueayase (114.47.88.15 臺灣), 06/03/2024 18:16:06
zhuzii: 真正理解或有興趣的人本來就不多 大部分都是因為分數以為理解了 而計算通常能反映在高中數學的分數上 所以其實覺得計算變少所以程度變差 反而是倒果為因搞不清楚學習目標
課程變彈性 就是讓大家找有興趣的鑽研 沒興趣的就去找喜歡的玩耍就好4F 06/03 18:17
其實我覺得現在AI工具的出現,好像也符合你說的:
找有興趣的鑽研 沒興趣去找喜歡的玩耍就好
但在這版的不少人似乎很難接受你現在說的這個方針 而這好像是108課綱想做的事情
※ 編輯: yueayase (114.47.88.15 臺灣), 06/03/2024 18:24:17
ftvs: 雙薪家庭多,窮忙的更多,有錢有閒下班願意引導孩子大概只有大學教授的小孩才有這種機運10F 06/03 19:21
SabreN: 大部分工程師的工作,只會用到邏輯思維,誰會真的拿工數出來用啦,但至少要有基本的工程概念,很多人連這都沒有XD12F 06/03 20:03
我同意,但邏輯思維這種其實就不太好教
acolor: 記得小時候認知的天才,就是那些可以瞬間計算出兩個三位數相乘的人,所以民間一堆補心算甚至學算盤的人很多15F 06/03 20:08
這種人應該是一種天才,但問題是現今的大學理工科不太需要這種能力
而也許搞不好AI發展完全後,以後要求的數學能力也會差很多
linleex: 大學以前的物化說不上有啥難度,又不是在作物奧競賽比國文英文這種沒有考試範圍的簡單多了18F 06/03 21:17
你會這樣想,我覺得你的腦比較像理工腦
因為很多那種純粹的人文腦的,意見應該就會是相反XD
而我記得我那時的聯考,英文對我來說還比國文簡單
因為英文起碼還知道大約會考哪些東西,範圍雖大 但還不涉及什麼文意測驗和修辭賞析
這種我就比較不太行
samm3320: 高中以下的數學難題都是硬搞腦筋急轉彎而已,對理解真正難的數學觀念毫無幫助20F 06/03 21:27
OS: 有些高中題目現在看起來... 根本是把大學某些數學課的主題拿來考...
(像考這種的我真的不知道意義在哪...)
※ 編輯: yueayase (114.47.88.15 臺灣), 06/03/2024 21:39:07
youzi1114: 現在教改就是美國那套精英化,大家從小找興趣,但環境根本沒跟上,一堆人怕找不到工作只好做樣子,然後繼續補習
就拿你說的數學,就算大學發現有興趣學得好,但結果一樣台積電輪班,你覺得誰還想學22F 06/03 22:32
GaussQQ: 數學計算量其實很大的。學到後面其實也是一堆計算。不過一般人不覺得那些是計算罷了27F 06/03 23:39

--
作者 yueayase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