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xdr86 (fake )
標題 [話題] 十年後,藍色依舊是最溫暖的顏色
時間 Fri May  3 11:16:19 2024


https://i.imgur.com/3aNF9mU.jpeg
[圖]
最近民風越來越開放,同志愛情片推陳出新了許許多多,在我心中,
2013年上映的《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還是穩如泰山的霸主冠軍。

https://i.imgur.com/yyEdVEF.jpeg
[圖]
這部電影真的拍的太美太詩意。
不管是導演對於光與鏡頭的選擇、文學的隱喻、直白的現實恐同反應、
繪畫的符號等等,真的只有好好好這個字可以形容。

當然板上推的《燃燒女子的畫像》、《Carol》有其厲害之處,
但!沒錯!比起長髮的漂亮姊姊、長相清秀英氣又有俐落短髮的姊姊更是我的菜。
這也是為何這部電影能蟬聯我心之冠軍的原因。

藍髮的Emma太迷人了。
當初24歲的我,在電影院哭的無法自我,總覺得真的是最美的遺憾。
然而,十一年後,意外重新看了一遍卻又有不同的感想。

簡介劇情:
15歲情竇初開的Adele在面臨青春期的性向不確定與當時保守風氣下,
對於自我的探索。一天在去被同學們鼓譟而開啟的學長戀情約會途中,
過馬路被一頭藍髮的Emma吸引、一見鐘情。


發現自己不愛學長又被同性好友「欺騙式的探試」性向後,與同志朋友一起去酒店。
在那邊遇到了一見鐘情的對象,
縱使兩人有這年紀與各種不同的坎在彼此的關係中,
炙熱的愛情依舊降臨在兩人世界。

當激情退去,一切回歸平淡後,
Adele為其燒飯煮菜洗衣、支持著女友所追求的藝術夢,
甚至願意成為女友的繆思,讓她畫其私密的裸體畫。
在女友開友人聚會時包辦一切的餐點與招呼,
換來的卻是融不進女友的交友圈、被趕鴨子似的要求其創作、
夢想中的工作不被肯定,最後在女友的冷漠下與同事出軌,間接導致分手。

幾年後相見,即使兩人之間仍舊有愛,卻回不到以往的關係。最後穿著一席藍色洋裝出席
前女友的畫展,認清了自己已不再是她身旁的人,大步離開。

https://i.imgur.com/kX8c2D3.jpeg
[圖]

文字是有力量的,如何形容一部電影也帶出了我的觀感。
也許24歲的我,對於這份刻苦銘心的初戀感到惋惜與不捨,
35歲的我卻有了不同的感受。

一、是否需要那三段床戲?還需要那麼久的時間?
這個許多影評人都有在討論。而我認為這是必須的。
這樣才能帶出戀愛中的兩人與在家庭影響下的戀愛之不同。
也更能去符合兩人在「性」上面的契合度。孔子曰:食色性也。
再有默契的靈魂,如果有了隔閡,最後還是導向分開。

https://i.imgur.com/qi1PAch.jpeg
[圖]

二、Emma的自私
整部片我最記得的一段話,就是在闊別多年的餐廳景中,
Emma不願正面回應Adele對復合的渴望,只提到了
:「你的溫柔無邊無際,而我會永遠放在心裡。」
多麼浪漫啊..........多麼渣啊。


從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Emma的自我中心傾向。
光是Adele說自己不愛貝類,
結果第一次去人家家裡,就準備海鮮痛風大餐給她?!
我就說了我不愛,你偏要我吃?
好,愛你,我吃了,不代表我喜歡,真的是因為愛你!

再來吧,還記得Emma與Adele交往時其實有個前女友沙賓,
雖然並沒有真的交代她們重疊的可能,但曖昧時覺得是有的。
回到Adele初見Liz(Emma後來的對象),兩人親密調情到,
連Adele在與其他男性緊貼著跳舞,
Emma也不願意分一點點視線給她。
甚至等她忙完一切,沒有一句感謝,彷彿一切都理所當然。

退一萬步,導演的鏡頭有暗示到,
Liz跟那位Emma想登上其畫廊的藝術經紀人應該關係非常密切,
她或許能夠提供更多機會給Emma,於是Emma在為自己的未來打拼(?)
卻不能否認最後是開始去Liz家畫她的裸體畫。

當然~不是說在畫裸體就一定對模特兒有什麼愛戀關係,
but!!如同文字的力量,畫家的筆觸也多少帶有對於畫的詮釋所在。
畫展中可以看見Liz的裸體畫佔有著很大的部分,而且還是懷孕後期,

那到底是誰先出軌?


精神出軌比較嚴重還是肉體出軌?
難怪Emma會說Adele溫柔。如果是我,先看到調情、再聽到她去畫Liz、看到展出來的畫,
真的會去給他三巴掌。

https://i.imgur.com/q63z8im.jpeg
[圖]
三、對Adele存在本身的打壓
Adele熱愛文學、有創作能力、
在學校被譽為是一等一的神秘美女、有自己獨特的魅力!
在兩人初識時,聊了沙特、聊了對文學的感想、
甚至表示她的英文程度很優秀。

最後追尋想望成為了老師。然而這一切,對Emma來說反而是很庸俗的存在
:「妳該嘗試出版妳的創作。」
:「那只是我的日記、我不想分享給她人。在妳身邊我已經很快樂了。」
聽完後Emma不以為然就睡了。

歌德曾說過:「藝術家就像是週日下午的小男孩,他發現世界有趣之處,藉由藝術家的創
作,再讓我們看到他。」

很明顯Adele在教導幼稚園的這些小孩是非常得心應手的,
甚至會為他們寫引導他們創作的故事,
但這樣的能力Emma沒有想要去理解伴侶的工作性質。
只是一昧的要求她出版,不尊重她的想法與夢想。

以及在伴侶不願意出櫃,全部導向:「跟我在一起很丟臉嗎?」,
完全沒有為在最保守教育圈的Adele著想,
她可能因為性向丟了工作(2013時)

在與藝術圈好友聚會上,彷彿Adele聽不懂就是天大的問題,
提到畫家,急忙解釋著:「我跟你提過她啊!」
介紹她時也總是誇大的說:「她很會寫作。」
難道就不能是單純的、有創意的幼稚園老師嗎?

也許導演刻意刻板了藝術家聚會。雖然本人無法稱為多有名的藝術家,
相信我,比起探討嚴肅的藝術話題,更多時間是在喝酒講解對生活的不滿。
「日常的生活」,就是孕育藝術家創作的能量。
於是我們分享生活、分享有趣的事務、觀察日常中的一切互動。
因為現實的不如意與缺憾,我們用藝術創作去彌補遺憾。
這不表示我們的話題就緊鎖在:「談論藝術。」

這就像是~~當我在寫論文時,
誰來跟我提一句跨文化理論相關的,我都會超有負擔。但那是我啦

https://i.imgur.com/t4lYkX2.jpeg
[圖]
最後!雖然影評們多數認為她們最終走向分手是因為階級的差異與興趣。
我反而覺得,是文化資本與溝通不在同一條線上導致一切的結束。

Adele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按照她所說的必須取得碩士),

也許她們出生的家庭,在求學時期會有所影響,
成年後,原生家庭的影響就未必那麼大。
就是願不願意為對方妥協與改變。

我個人認為在這裏,階級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但,更實際點去理解,Emma能夠無所牽掛的去追求藝術夢,她是要感謝的。
感謝原生家庭給她一間房子、
感謝Adele幫她處理所有生活瑣事(甚至很有可能Adele有負擔生活開銷),
所以她可以義無反顧的去追求那個藝術夢。

https://i.imgur.com/7XjspVd.jpeg
[圖]

講了這麼多,這部片依舊是我心中第一名的好片,
還是希望能有更多人看見這部片的優秀之處。

這僅僅是我個人對這十你來自己心境的轉變,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對這部片的感想。
很多影評都寫得非常好,可能說變得太實際了
最後小小放閃一下(太久沒放)

https://i.imgur.com/4AsXxzp.jpeg
[圖]

看完後跟太太說:「我好想談戀愛唷!初戀好棒!」
冷冷回:「妳已經結婚了。」

欸!好!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人家楊過跟小龍女還不是在古墓裡談情說愛。
還在江湖闖盪多年後,最懷念的仍是古墓那段時期呢!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對我來說金色才是太陽般的存在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29.19.141 (臺灣)
※ 作者: xdr86 2024-05-03 11:16:19
※ 文章代碼(AID): #1cD5S70N (lesbian)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lesbian/M.1714706183.A.017.html
※ 編輯: xdr86 (111.71.113.32 臺灣), 05/03/2024 11:24:56
※ 編輯: xdr86 (111.71.113.32 臺灣), 05/03/2024 11:35:32
jet0524: 我超級愛這部,很惆悵很寫實,但卻是愛情最真實的樣子。插曲I follow rivers 也是好好聽1F 05/03 13:16
xdr86: 年輕時看到真的很震撼,明明平鋪直敘卻更心痛。
只是年歲也會使人改變,發現自己變得更實際3F 05/03 13:34
loveqiu: 我也愛這部,然後最後放閃很讚XD5F 05/03 19:52
vida1230: 推6F 05/03 20:55
marcuse: 好多年前看的了 好愛那部電影 很扎心的結局。我仍記得adele對emma的愛  或許是因為寂寞也或是(似乎只能意會) 而跟男人上了床,也因此讓emma有了強硬理由把她趕出去。有時冷暴力其實更可怕。7F 05/03 21:50

--
作者 xdr86 的最新發文:
點此顯示更多發文記錄